行业动态
网站当前位置:河道保洁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发布日期:2019/11/26
桂鱼:预测桂鱼价格还会有小幅上调
本周广东桂鱼稳中有升,现在规格最好的鱼订到21.3元/斤,规格越大价格越低。目前偏大鱼比例高,卖价便宜,表示现在的价格不少养户卖一塘亏一塘,出鱼积极性较低。预测本周桂鱼价格还会有小幅上调,幅度暂时不会太大,养户要把握好卖鱼时机。江苏、湖北两大产区的标桂价格分别下降了1元/斤,现阶段桂鱼整体行情差,出鱼量大,预计暂时上涨空间不大。
鲈鱼:除小部分地区价格稳定,大部分地区继续跌幅
本周除江苏吴江、四川成都、湖南华容价格保持稳定外,其它产区都有0.5-1.5元/斤不等的跌幅。广东鲈鱼价格呈稳中有降趋势,现在鲈鱼大鱼头存塘比例越来越多了,现在大部分养户都选择出大规格鱼为主,目前价格未达到部分养户预期,不少养户观望惜售,出鱼积极性不高。浙江湖州鲈鱼价格比上周下跌了0.5元/斤,具体价格要看鱼头大小和规格成数而定,当地养户出鱼积极性较高,以出统货为主。广西南宁、湖北武汉本周价格都有所下跌,本地部分养户想天气转冷前出鱼减少损耗,现鱼量相比上周有所增加;湖北武汉下跌了1元/斤,报价是12-13元/斤,本地新鱼上市量不大,尤其是大规格鱼较少。
发布日期:2019/11/26
“今年我国河蟹产业进入转型之年,在环保风暴的大背景下,全国蟹农与各地渔业主管部门主动融入健康发展热潮,正在走向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会长李晓东说道。
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在常州市金坛区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海洋大学和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括上海海洋大学校副校长李家乐、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何建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等在内的15名河蟹研究领域的专家出席了论坛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的31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据了解,河蟹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蟹类,全国河蟹养殖面积接近1000万亩,年产量约80万吨,产值可达800亿元左右。“当前河蟹产业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资源短缺、种质退化、品质下降和产业单一等多种挑战,亟待通过科技研发、品牌打造、三产融合和创新驱动等举措提升河蟹产业。”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表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模式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报告。“863养殖模式”是指每亩放养800只扣蟹,按照75%的比例推算可收获约600只规格较大、肥满度较高的成蟹,以每只50元的售价计算,亩均效益可达3万元,是一种经过验证的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
“过量投放蟹苗,每亩1000只甚至2000只的做法,超过了池塘的承载能力和合理容量,肯定养不出好螃蟹。一味追求产量多、规格大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正从大养蟹、养大蟹向养好蟹转变。”徐跑说。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成永旭表示,提升河蟹品质的关键在于营养饲料的使用,传统的野杂鱼、小麦、玉米等饲料很难控制品质。“不是全程饲料,而是全程饲料的营养化、均衡化。现在人们常说螃蟹没油性,其实就是不够肥满,与营养饲料的使用率低有很大关系。”
论坛期间还同步举行了2018“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重庆和台湾的32家单位参加了竞赛。什么的螃蟹才算好?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系主任吴旭干教授说,“肥、大、香、鲜、甜,是衡量河蟹的通俗化的标准。本次大赛我们会评比出种质和品质两个奖项,从规格大小、均匀度及生物形态维度考察河蟹的种质优异程度;从肥满度、色泽及感官(视觉、嗅觉、味觉)层面衡量河蟹的品质。”
经过多轮角逐比拼,镇江华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常州市金坛万叶水产专业合作社、江阴市云海盛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苏高邮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的“参赛选手”获得了****种质奖;来自常州市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溧阳市渔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苗栗县优质大闸蟹产销协会、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江苏高邮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获得了****品质奖。
论坛上还举行了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河蟹养殖模式研发基地和长荡湖河蟹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作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地,常州市金坛区在河蟹养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河蟹产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金坛以长荡湖为主的河蟹养殖面积达14万亩,年产大闸蟹约1.6万吨,产值约15亿元,占大农业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金坛历来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蟹池631、蟹池155、蟹池小精高、蟹池微孔增氧、蟹池物联网等技术模式的创造和应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生态健康养殖的绿色发展道路。金坛区正在指前镇一期规划建设6000亩高标准现代数字化渔场,助推河蟹绿色养殖再上新台阶。”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张金彪说道。
发布日期:2019/11/12
截至目前,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等部门也采取了多项“真金白银”硬措施控制猪价。
来源丨中新经纬
11月10日电 (张澍楠) 2019年是“二师兄”的本命年,猪肉价格也开启“高光时刻”。近三个月,多省份相继出台稳猪价、稳生猪生产措施,密集发力下,“二师兄”价格出现了积极变化。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1月1日-7日(第45周),猪肉每公斤价格为51.36元,较10月28日-11月1日(第44周)每公斤价格减少1.2元,这是自今年8月底以来,猪价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你那“二师兄”便宜了吗?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二师兄”魅力十足,稳控措施密集出台
中新经纬客户端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近20个省份相继出台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的具体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涉及生猪养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运输支持、养殖补贴等。需要一提的是,江苏、天津、广西等省份近三个月内已不止一次发布稳猪价相关措施。
8月26日,贵州省召开生猪生产保供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提出,在流通环节,要强化市场调节,加强组织调度,提前做好产销对接,必要时及时投放储备、进行适度补贴。严厉打击操控市场价格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物流支持方面,福建省9月30日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明确加快构建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屠宰企业配备必要的冷藏车等设备;鼓励生猪产品主销区建设标准化流通型冷库、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冷链配送设施和冷鲜肉配送点,实现从“运猪”向“运肉”转变。
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方面,10月11日江苏省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此外,11月1日,安徽省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除了对猪肉供应自给率有明确目标外,还包括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此外,安徽省还将增加猪肉储备调节能力,适时投放猪肉储备。
11月8日,天津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暨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的实施方案》,提出对核心育种场和新建种猪场引进种猪每头给予1000元补贴、完善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完善保险政策等。
同时,广东、四川明确各地市生猪最低出栏量或基本保障任务;上海提出对原种猪场或规模养殖场给予临时性救助补助;吉林对种猪场引进种猪给予补贴……
猪价还能“飞”多久?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吴晓薇摄
8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四次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抓紧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等要求。
11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继续多措并举恢复生猪生产,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促进禽肉、牛羊肉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规范市场秩序,遏制部分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截至目前,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等部门也采取了多项“真金白银”硬措施控制猪价。
金融支持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10月中旬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即将下达3亿元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投资计划,中央财政近期将按程序下达上半年非洲猪瘟扑杀补助经费,第二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和新增的7亿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此外,11月7日,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则透露,随着冬季到来,消费量会逐渐进入一个小旺季,特别是春节、元旦,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今年通过猪肉及副产品的进口量将超过300万吨,牛羊肉禽肉等替代品的进口总量将达到270万吨,明年的进口会进一步增长。